陈子俊和蔡琰在屋里温馨的忙活着,增进了许多特殊的情感,良久在两人的配合下,第一套三字经以竹简的方式展现了出来。 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制造出来之后,相信会有无数套三字经出产。 这些三字经可以用来给陈子俊军中将士的孩子启蒙。 特别是陈子俊有了蔡邕这个老丈人,很多书籍都可以复制出来,用来奖励立功的将士们,往后在陈子俊军中,只要立军功就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读书,一些三流的武功也可以搭配着外传。 蔡琰嗅了嗅书筒上墨的气味,从头到尾有诵读了一遍,抬起头来,眨着明亮的双眼对着陈子俊说道:“这本三字经真是很好的启蒙书籍,琰儿已经全部记在脑中了,回府之后就给父亲诵读一遍。” 陈子俊抚摸着书籍的边缘,低着头看向蔡琰的双眼,柔声的问道:“不如过些日子琰儿和叔父同我一并回冀州吧,如果你愿意我会和叔父去商量的。” 蔡琰低着头浅声的说道:“琰...琰儿全听父亲的安排。”蔡琰已经答应了,只是碍于女子的矜持不能正面去回答,心里的意思就是只要你能说服父亲,我就跟你走。 陈子俊拉着蔡琰的手说道:“琰儿,我发明了一种秘术,可以量产书籍,可以让更多的人读书,琰儿愿意与我一同完成,开民智这项壮举吗。” 蔡琰抬起头略有疑问的说道:“琰儿自然愿意,不过那些士族恐怕不会。” 陈子俊挺胸抬头,很自信的说道:“琰儿放心,开民智的测试地点定在冀州,在冀州境内无人可以否决我,所有士族皆在掌控之中。” 蔡琰被陈子俊的气息所感染,只要陈子俊可以说服蔡邕,蔡琰就会帮助陈子俊来运作此事,但蔡琰的心里还是有些矛盾的。 蔡琰对于开民智这项决定存在着一丝芥蒂,以往书籍都是珍贵之物,如果轻易的教出总有些不妥,或许让陈大哥军中有功将领的子嗣来学书,可以加强军心。 文武两种都很难学,天赋和努力都很重要。 习武无成之人会想让子嗣习文,习文无成之人会想让子嗣习武,就会很矛盾。 其实在陈子俊的眼中,这个时期的武远比文难,要有超越常人的天赋,再加上后天的努力,才可以习得武艺。 如果想入军立大功,获高位,文武缺一不可,带兵上阵也不能一味的蛮打,中原城池如此之多,地形如此之复杂,个人武力并不能,在任何情况下都决定一切。 陈子俊无意间望向窗外道了一句:“不好,差点因为我的事情,过了日落的时辰,琰儿我送你回府吧。”说完便拉起蔡琰走出了房间,坐上马车将蔡琰送回了蔡府。 陈子俊和蔡邕道了一遍开民智的决定,蔡邕有些不支持,毕竟这个时代都是士族掌握知识,贸然的开民智绝对会引起天下士族的反对,到时候麻烦肯定不会小。 皇帝一定是支持陈子俊开民智的,因为宦官,外戚,士族三股势力在相互角斗,又保持着三角的关系,牢不可破分享权力,就需要一个人来打破这种现象。 陈子俊说不动蔡邕,只能先让蔡邕随自己先返回冀州再作打算,与蔡邕辞别,准备踏上三国位面的故乡豫州,拜访一下豫州的名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