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寸儿童老师接着说: “这时候,距离sop还有个月,但模拟计算发现排放还是达不到国家标准,咋办呢? 减阻吧! 什么是减阻?简而言之,就是减少空气阻力。 前保加宽点,后视镜缩小点,轮胎换个低滚阻,底护板加长加长再加长。 光顺重做一遍、结构重做一遍、cfd重做一遍,终于搞定! 结果发现c-ncap评分又多了个行人保护! 还得改善! 又过了俩月,行人保护功能也做进了项目中。 回头一看,发现项目节点已经推迟了5个月,后面时间不够了! 推迟sop吧。领导又一巴掌扇过来:给我压缩开发时间!必须抓紧,时间不等人! 那就只好硬着头皮开始压缩。 同学们,怎么压缩呀?你有什么好主意吗?” 同学么踊跃举手,纷纷回答: “结构优化快一点行不行?” “耐久少跑几万公里行不行?” “模具早一个月造出来行不行?” “起步生产爬坡快一点行不行?” “服务外包行不行?” “请国外高手设计行不行?” …… 板寸儿童老师笑着道: “唉! 不行也得行! sop推迟一个月就少卖1万辆车子,少卖1万辆车子公司利润就少1个亿,利润少1个亿领导们的年终奖就少5千万。 领导的年终奖怎么能少? 再哭不能苦孩子,再穷不能穷老板! 开发工作继续加班加点,原本规划要个月完成设计的优化和冻结,凭借着强大的劳动精神,7个月就完成了! 怎么样,迅速吧? 而且, 排放合格! 碰撞合格! 零件都完成定点和ots计划! 并且没有任何工程师猝死! 设计冻结了,虽然推迟了3个月,后面批产准备阶段接着继续加班! 整个开发周期中的技术工作都是围绕着认可进行的。 项目要sop,必须每个零件都达到质量标准,每个软件都得到认可。 软件通过检查或主观评价获得认可,零件则要通过试验才能得到认可。 批产准备阶段就是认可的最后一步,制造实验车辆并完成各种实验。 一方面车间要优化自制钣金件的质量,一方面督促供应商按时提供零件。 当供应商送来了新鲜出炉的车轮,你拿着就想往车上装,却被人一把拉住:请先认可! 这时候你懵了,国外不是认可过了吗? 事实是,国产化的零件国外已经认可过,但有可能国内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较差,有可能国内外原材料不是完全一样,出来的零件强度就偏低。 即使是国内认可过的供应商,由于模具寿命到期,重新开了一套一模一样的模具也是需要重新认可的,因为说不定新做的模具哪里就有瑕疵呢。 这样一来,你就有了多少需要认可的零件呢?” 陈静芝同学举手回答:“应该是有了四五百个需要认可的零件。” 板寸儿童老师满意地点点头道: “嗯!回答不错! 那就开始准备认可吧。 要认可就要有标准,上市的最低要求是达到国标,但国标有两个问题: 只在这个国家有效; 范围并不涵盖所有零件。 因此,企业也会有自己的标准。 特别是跨国车企,为了发展海外市场,需要考虑不同的国家标准。 一般来说,企业标准会比国家标准更加严格。 这些标准中规定了以什么样的条件做什么样的试验,做完后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得到零件工程认可。 认可试验分为台架实验和整车实验。 台架试验模拟最恶劣的天气、最高强度的使用。 整车试验是用新零件制造出试验车,然后进行耐久路试、三高路试、坏路路试等等。 试验标准清楚了,供应商陆续送来了一些新零件,离预批量开始时间越来越近,但还是有几个零件没送过来,那么拿其他的先随便拼凑一下算了。 大灯一直发不出货。为什么呢? 支支吾吾问了半天,供应商才说,原来是进口的模具手续出了问题,卡在海关。 那车子也得造啊,直接把供应商领导叫来骂一顿,让他们回去重新开个小批量模具临时使用。 原节点后的两周,供应商终于送来了几个歪瓜裂枣的大灯,赶紧装车用。 零件准备就绪,终于,车间预批量造车开始。 第一天,发现物流送来的零件装不上,一看是零件表错了,赶紧改; 第二天发现安装工艺书上的零件长得也不一样,一看是工艺书做错了,又赶紧改; 第三天发现线束装上去一会就掉下来,一看数模发现卡扣设计短了,赶紧改; 第三十天发现...... 总之车造起来了,赶紧往回拉,等着做试验呢! 这时,神圣的奥特曼,哦不,奥迪特走了出来,看了一圈后说:你这个车我能挑出300个问题,但我只抱怨个。 工程师们感激涕零地拿着个问题,回去开始研究。 一个月后,终于改好了个问题,audit欣慰地说:很好,那剩下的250个问题里我再挑个出来吧。 总装技术员跑来找你:雨淋试验漏水,一定是油漆车间pvs没涂好! 油漆技术员跑来找你:漏水,一定是总装没装好! 总装技术员和油漆技术员一起跑来找你: 油漆没涂好! 总装没装好! 突然他们停顿了一下,说: 一定是设计的问题,改设计! 试验那边也是三天两头出问题,一会试验室被其他项目占了,一会试验室空出来但停电了; 终于来电了,试验设备却坏了; 试验室空出来了,试验设备也是好的,还有电,结果,试验员跳槽了...... 几个月后,每个人都累得呜呼哀哉,终于撑到了sop。 工程师们弹冠相庆,再也不用互咬了! 这样,一部车算是造出来了。 怎么样?造车简单吧?” 同学们面面相觑,不敢相信这是真的。终于有人嘀咕: “造车就这么简单?莫非是玩具车?” “童老师说的也太容易了吧?” “卖嘎得,这就是造车?这车子能坐人吗?” “哎呀呀!我怕怕!” …… 待同学们议论完了,板寸儿童老师说: “反正造车就这么容易! 现在事情就简单了,把车卖出去就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