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,陈老师带领沈笑夫一行前往秦始皇兵马俑。 当旅游车来到秦始皇兵马俑,导游小刘解说道: “各位游客大家好: 今天,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。 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以东35公里处。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: 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,秦兵马俑的发现,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。不看金字塔.不算真正到过埃及‘不看秦俑,不算真正到过中国。 1987年12月,秦始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。 下面,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。 秦始皇于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国都邯郸。13岁继承了王位。22岁举行加冕礼亲政并平息了嫪毐吕不韦的叛乱。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,用10年的时间灭亡了东方六国,结束了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,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——秦。 为封建社会经济、政治、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。 秦始皇认为自己“功高三皇,德过五帝”于是各取一字称皇帝,并希望子孙千世万世,于是自称始皇帝。 为了巩固统一,加强统治,他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,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,同一法律、文字、货币和度量衡,统一车轨,修驰道; 统一思想,焚书坑儒; 北击匈奴筑长城,南平百越修灵渠,这一系列的措施,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 公元210年,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,暴病死于河北沙丘,同年葬于临潼骊山的陵墓之中。 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,背面与渭水相邻。骊山风景如画,绿树成荫。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秦始皇陵,我们看到的这个巨大的封土堆,就是秦陵了。 秦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遗址专题博物馆。 展出的文物距今约2000多年的秦兵马俑和铜车马。 秦俑坑是1974年时,由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在抗旱打井时意外发现的。 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,把它们编为一、二、三号坑。秦兵俑出土后,以其严密的军事组织,雄伟壮观的气势,精美的雕刻艺术,深厚的文化内涵征服了世界,被誉为“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”,被誉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。 1987年12月秦始皇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 总面积为2万平方米。有陶俑、陶马8000多件。是一座庞大的地下军阵,也是一座重要的古代艺术宝库。 秦俑坑是秦军的缩影,它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秦国兵强马壮的威武场面。 李白在诗中描写的“秦王扫,虎视何雄哉!挥剑决浮云,诸侯尽西来。” 即是对秦军的气势作了生动的描写。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一号坑,它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。 它东西长230米,南北宽62米,深5米,面积14260平方米,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。 一号坑是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。所谓军阵就是部队在作战或驻守时的一种排队的方式。 一号坑是以长方阵的排列方式,由前锋、主体、侧翼、后卫四部分组成。 我们现在所看到面东而立的就是前锋部队。 它一共是3排,每排70件,共210件。 南、北、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侧翼和后卫,他们是为了防止敌人旁敲侧击和从背后偷袭。 中间有38路面东而立的纵队,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,构成了整个军阵的主体。” 参观到这里,陈老师忽然问道:“他是怎样制作的呢” 小刘解说道: “我们说秦俑的制作可以用四句话来形容: 模塑结合、分段制作、入窑烧制、出窑彩绘。 他们是以泥土为原料,模塑结合,再辅以推,捏、刮、刻等技法。温度一般在950—1050摄氏度之间。 现在我们来看三号坑。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以北25米处。面积为520平方米,平面呈凹字形,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小的一个。 共出土四马、一车和68个陶俑。 三号坑陶俑的排列形式是面向内相向夹道式排列。 在三号坑中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——铜殳。 铜殳是一种用于仪仗的兵器。根据专家推测,这里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。三号坑主要由车马房、南北厢房组成。 车马房位于俑坑的中部,面对坑道的东门,这样便于车马进入。 而北厢房位于俑坑的北部。在北厢房内发现祷战厅。 南厢房位于俑坑的南部,它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廊坊、俑道、正厅和偏房。 它们都有武士俑分立于两边,其中以正厅的警卫最多。 这里可能是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所。 这一点也就完全证实了三号坑是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——军幕。 秦俑坑当中既有“决胜于千里之外”的强大军阵,又有“运筹于帷幄之中”的将领,可见当时思虑严密,布局严谨了。 而且战车通彩绘配上华盖,车上的成员头戴单卷尾长冠,应该是级别较高的指挥车了。 在一号坑以北20米处,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。 它的平面呈曲尺形,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,是由步兵、骑兵、车兵和混合兵种组成的军阵。他一共由四个小的单元构成。 第一个小阵是弩兵阵,其中约160个铠甲俑做跪状,170个铠甲俑作立状。 临阵时,可轮番击敌人难以靠近。 第二个小阵是车兵阵,共有战车64乘,武士俑192件; 第三个小阵是由战车、车兵、步兵、骑兵混编的纵阵。 这四个单元可以有机的构成一个大的军阵,也可以分开成四个独立的小的军阵。 它能攻能守,反应迅速,自我保护力强,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反应最快速的一支部队。 在二号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,其中有将军俑、跪俑、骑兵俑等。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个从二号坑中出土的将军俑。 将军在军队中具有特殊的份,所以他处处显得与众不同。 将军俑头戴双卷鹖尾长冠,冠带在颈下结绳并下垂前。 将军俑所戴的冠叫“鹖冠”。 据说鹖是一种勇猛、善斗的鸟。将军俑穿双重战袍,战袍外面的铠甲形制特殊。 双肩及前后共有8个彩绸扎成的花结,象征我们现在所说的军工章。 他脚蹬翘尖靴,双手相叠置于腹前,显得儒雅稳健,气度不凡。 他手指前方,仿佛正在指挥千军万马如何作战。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跪俑,穿战袍,外披铠甲,头顶左侧挽一发髻,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,左腿蹲曲,右膝着地,上体微向左侧转,双手在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,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练动作。 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,就是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把青铜剑了。 “青铜”就是铜和锡的合金,因颜色青灰而得名。 这把青铜剑已历经了2000多年,但是表面并没有生锈,至今仍然是锋利无比。 在它刚刚出土时,专家们曾经用它一次划透了20张纸。 经过鉴定,发现它表面有铬盐氧化层。 它采用了铬盐氧化技术。铬盐氧化技术有两种: 一种是电子镀铬,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。 另一种是化学镀铬,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,这一点实在是令人叹服! 下面我将要带领大家前去欣赏的是被誉为“奇中之奇,宝中之宝的秦陵彩绘铜车马。 如果说秦俑坑是大中显武的话,那么铜车马展厅就是小里透文了。 前面的一号车为“高车”。 总重为1061公斤。后面的这辆为“鞍车”总重1241公斤。 我们再来看一下二号车上的华盖。华盖最厚处为4毫米,最薄处为2毫米。 铜车马采用了铸造、镶嵌、焊接子母扣连接而成的。 最为广泛的是子母扣连接,也就是我们今天所采用的手表链的连接方法。 像马龙头就是由一节金管,一节银管,采用子母扣连接而成的,装饰的是缨络,采用了青铜拔丝法。 他们是迄今为止考古史上发现的形体最大、构造最复杂、制造最精美、驾系关系最完整的铜车马被誉为“青铜器之冠”。 我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了,希望我有限的讲解内给大家带来无限的收获和快乐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