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项工作布置下去,金翅城又飞速旋转起来了。李昊首先让胖子把金翅城的印刷厂的技术作改进,让印刷厂的效率大增。李昊拿出《西游记》让工人们排版,争取尽快印刷出来。西游记分两个版本,一个是西牛贺洲版,一个是罗兰世界版。罗兰世界的版本需要稍微改动一下,玉皇大帝的紫霄宫要改成翡翠宫,四大天王之类的管他有没有,全部给他安上,西天取经改成到观音的领域莲之园取经,释迦佛祖改成观世音佛,取经的线路改成无底深渊、九层地狱、修罗场……一层层打通关,最后到了莲之园。这些都交给胖子,胖子对这些最熟悉,厚德商行都有现成的销路,不愁卖不出去,因为时差的原因,这些书都在金翅城印刷。 下一部小说就是《白娘子传奇》、《仙剑奇侠传》、《哈利波特》、《魔戒》、《变形金刚》,《变形金刚》改成《钟表涅槃之机械境入侵》,反正对于神国胖子最清楚了,故事的框架在这里,需要改动的就是一些人物设定,地点就设在金翅城。 还有就是神作《亵渎》、《十日谈》和《吸血鬼德古拉》,亵渎这部书是反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很好的书,这部书把光明教说得太不堪,只需要把光明教改成创世神教就可以了,其他基本可以不动。出版德古拉主要是给德古拉伯爵脸上贴金,谁让李昊欠了他一份人情呢?吸血鬼德古拉和伊丽莎白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潸然泪下:何必分今生或是来世,爱情的瞬间即是永恒。时间对需要它的人来说永远不够,但对相爱的人来说,时间是永恒的。 这些书真要出来,创世神教将被打落尘埃。在现代的震旦,有两个教被网络文学祸害得不轻,一个是佛教,一个是jidu教。据说有些小说遭到国外jidu教的抵制和抗议,基本被屏蔽了,佛教协会好像也发了几句声,但是没有下文了。毕竟这类书太多,佛教协会又不好斗,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。其实那些把佛教写的如此不堪的人,没有几个人明白佛教是怎么回事,心经和金刚经也许看了,但都没看懂。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”对于心经的这句话他们理解的水平就和韦小宝差不多:和尚就是尼姑,尼姑就是和尚。即使是金庸,对于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,还是有些不太了解的。比如他把大手印说成是一种武功,那就是一种误解,其实大手印就是空性,就是大圆满,只是叫法不同而已。 李昊有个朋友,自认为开悟了,和李昊争论色和空的道理。他认为色就是事物的表象,现象,空就是事物的本质。色就是空就是虽然万物的现象不同,但是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,是空的。把佛家的色和空等同于现在哲学的现象和本质,这不是扯淡吗? 李昊跟他辩解道:“万物都是空性变现出来的,就像影子是镜子变现出来的,所以镜子就是影子,影子就是镜子。色即是空应该这样理解。禅宗祖师有句开悟的话:‘青青翠竹皆是法身,郁郁黄花无非般若。’” 这位仁兄耻笑道:“比如你拉了一泡屎,这泡屎难道就是你?”他把自性能生万法想成拉屎了,这事你找谁说理去? 有道士怼和尚:“金刚经说万法皆空,你们把那泡屎吃了,看你们空不空。”对于这种人你没什么好说的。客气的对他说:“你先把屎叼来。”不客气的对他说:“这泡屎就把你埋掉了。”其实他说屎的时候,就已经着在这泡屎的相上了,对于着相之人没有什么好说的。你或者理解,或者不理解,或者着相或者不着相,这一步就是天堑,跨不过去谁也没办法。 学习佛法有个很严重的问题,就是有人带着很强的执念看佛经,他们听说佛经里有大智慧,他们很想得到这个智慧,在这种执念驱使下他们也会有所悟,其实都没有悟到点上,都是悟偏了。这就叫“相似悟”。这种悟偏的人有许多悟到“断灭空”里面。他们认为杀人放火都是空,没有任何报应,这是非常危险的。 《楞严经》云:“世尊!如宝莲香比丘尼,持菩萨戒,私行**;妄言行yin非杀,非偷,无有业报。发是语已,先于女根生大猛火,后于节节猛火烧然,堕无间狱。琉璃大王,善星比丘;琉璃为诛瞿昙族姓,善星妄说一切法空,生身陷入阿鼻地狱。” 琉璃王诛杀释迦族人,善星比丘说一切法空,没有因果报应,死后陷入阿鼻地狱。 善星比丘。乃佛陀为太子时所生之子。《法华玄赞》:“又经云:‘佛有三子,一、善星,二、优摩耶,三、罗睺。’故《涅盘》云:‘善星比丘,菩萨在家之子。’” 据《大方广三戒经》、《大盘涅盘经》等载,善星尊者曾随侍佛陀二十四年,曾读诵十二部经。出家后,断欲界之烦恼,发得第四禅定。后因亲近恶友,认为无涅盘之法,起否定因果之邪念,且对佛陀起恶心。 在佛世之时,有一位善星比丘,他随从佛陀听法二十四年。这位善星比丘,也是具足多闻的人,他跟随着佛陀听法二十四年后,最后也能够诵持三藏十二部等一切的经典,而且也能向大众宣讲经典毫无障碍。但可惜的是善星比丘只了解经中的表意,却不能够了悟佛法的真实内容与实践的要义。 当时佛陀曾经忠告于他,如果他不能真修实证,把佛法的内义,从禅定三昧中真实地体悟,而出生广大智慧的话,是不能够得到究竟解脱的。如果只了解佛语外在的词句,而不去了解其真实内义的话,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总持无碍,也不是真实通达佛法的人。 佛陀与善星比丘住在土舍城中,当时城中有一位尼乾裸形外道,名叫苦得,常常如此倡言:“众生的烦恼无因无果,众生的解脱也无任何的因缘。”善星比丘又向佛陀发表谬论说:“世尊!世间如果有阿罗汉的话,这位苦得一定是最为上首的。” 佛陀说道:“痴人!苦得尼乾并非阿罗汉,他一点也不能了悟阿罗汉道。” 善星竟不服气地说:“到底是何因何缘,你这位阿罗汉却对于另一位阿罗汉心生嫉妒” 佛陀只好斥责他说:“痴人!我对于阿罗汉不生嫉妒,是你自己心生邪恶的知见而胡思乱想罢了。你如果说苦得是阿罗汉的话,在七日之后,他将罹患宿食的毛病,因腹痛而致死,死后将投生于饿鬼道之中;而且他的同修会将他的尸首弃置于寒林之中。” 这时,善星比丘就立即前往苦得尼乾子裸形外道的处所,告诉他说:“长者!你知不知道沙门瞿昙现在预记你在七日之后,会罹患宿食的疾病并腹痛而死,在死后会投生于饿鬼道中;而同修也会将你的尸首放在寒林之中。长老!你好好地仔细思维,准备各种方法,这次一定要让瞿昙佛陀堕于妄语之中。” 苦得听到这段话之后,就开始断食。从第一日断食至第六日,到了第七天后,心想应该已经没有问题了,于是便开始吃黑蜜,吃了黑蜜之后,又饮用冷水,当饮用冷水已,结果突然因为腹痛而命终;死后同修们就将他的遗体放置于寒林之中,而苦得立即现生饿鬼之形立正尸身之旁。 善星比丘听到这件事后,马上赶到寒林中,正看见苦得投生为饿鬼的身形,并在其尸体旁边蹲着。善星于是就问他说:“大德你已经死了吗” 苦得回答说:“是的,我已经死了。” “你怎么死的” “因为腹痛致死。” “是谁将你的尸首抬出的” “同修们。” “放置在何处”这时苦得十分生气地回答说:“痴人!难道现在你看不出这里正是寒林吗” 善星比丘十分不好意思地说:“噢!但不知你现在投生为哪一道众生” “我现在投生为饿鬼身了。善星!我劝告你,应当仔细听从如来的善语、真语、适时之语、有意义之语与法语。善星!如来口所出的如实之语,你在当时为何不信呢如果有众生不信如来的真实之语,去致力行善修持,而愚痴的妄作恶事,将来也会像我一样受到三恶道身形的果报啊!” 这时,善星就回到佛陀之处,为了摭掩事实,他就向佛陀说:“世尊!苦得尼乾命终之后,出生在三十三天帝释天上。” 佛陀说:“你这愚痴的人为何还不悔改呢证得阿罗汉的人不再受生,也没有中阴身了,你怎么会说苦得生于三十三天上呢” 善星比丘只好说出实话:“世尊!正如你所言,苦得尼乾事实上并没有生于三十三天上,现在正受饿鬼之身的果报。” 佛陀说道:“你这个痴人!诸佛如来是诚言无二的,如果说如来的话有反覆,是绝无是处的。” 善星就说:“如来你当时虽然是这样说,但是我当时却还是不相信。”佛陀时常为善星比丘说真实的法要,而他却还是绝无信受之心。 善星比丘虽然读诵了三藏十二部经,并证得了四禅的境界,但是他却不能真实了解佛法中一偈、一句乃至一字的真义。他后来又亲近了种种的恶友,又退失了四禅的定境。当退失了四禅之后,又生起邪恶的知见,到处毁谤佛陀说:“无佛,无法,也没有涅盘!沙门瞿昙只是善知相法,所以能够得知他人的心念,并没有真实的修证。” 佛陀还是慈悲地告诉善星说:“我所说的法,是初、中、后皆完善的,法语十分地巧妙,而字义也真正精确;所说的法之中无有杂染,具足成就清净的梵行。”善星比丘却反驳道:“如来虽然为我说法,但我还是真实地认为无因无果。” 善星比丘出事之后,阿难接替善星比丘,为佛侍者。这时,阿难尊者就向佛陀请求道:“佛陀啊!我很欣喜能够做您的侍者,但是如果要我作为您的侍者,我有三个愿望请求佛陀应允: 第一,佛陀您所有的一切饮食,与一切的袈裟衣物,都由我来负责照料。佛陀的衣食请他人不要烦心。 第二,希望我能向佛陀请法。如果经由我请法,恳请佛陀宣讲何种经典,希望佛陀能够慈悲地应允。 第三,在过去我还未出家之前,佛陀所宣讲的一切经典,我希望都能够再次听闻;而且如果我不在的时候,希望佛陀尽量不要随意宣讲经典,如果有所宣讲,也恳请一定向我又述。 这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与我慢的缘故,因为我作为佛陀的侍者,希望能够完全了悟佛陀所宣讲的任何经典,也免除一些无谓的法诤,这样子才是一个侍者所应该具足的条件啊!” 佛陀听了之后,就一一默然应允。这时,如同满月般的清净佛颜,也示现欢喜微笑地接连说道:“善哉,阿难陀!善哉,阿难陀!善哉,阿难陀!” 佛陀就这样连称三声“善哉”,应允阿难的要求。阿难也就成为佛陀的侍者,一直承侍佛陀二十余年。 阿难尊者多闻第一,记忆超群,过目不忘,世尊涅槃之后,阿难把听闻的所有经典都念诵出来。现在有些家伙说佛经只有十分之一是佛陀说的,那是谤法,是要下阿鼻地狱的。 当时阿难尊者也只是听佛讲法,没有实修,后来误入yin室,险遭魔难。阿难为佛之宠弟,而侍娇怜,虽有多闻,却不能折伏婆毗罗邪咒。可见常驻真心,不于多闻而得,三昧正定,不从多闻而来。正如阿难所说:“自我从佛发心出家,侍佛威神,常自思维,无劳我修,将谓如来惠我三昧。不知身心本不相代,失我本心。虽身出家,心不入道,譬如穷子,舍父逃逝。今日乃知,虽有多闻,若不修行,与不闻等。如人说食,终不能饱。”阿难现身说法,说明了真修实证的重要性。佛陀多次批评阿难:“汝虽强记,但益多闻,于奢摩他,微密观照,心犹未了。”